空间诗学:用“场所之爱”去营造办公的“幸福空间”
[摘要] 空间诗学:用“场所之爱”去营造办公的“幸福空间”
我们想要研究的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形象,那就是幸福空间的形象。在这个方向上,我们的探索可称作场所之爱(topophilia)。
——加斯东•巴什拉《空间的诗学》
外墙大面积的落地玻璃让室内的精致可以在室外尽收眼底。
从加斯东•巴什拉《空间的诗学》,设计师张雷和孙浩晨对于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:每一空间形象,皆以其中的人、物与空间产生的社会活动及其关系为基础。
正如现代法国思想大师亨利•列斐伏尔不厌其烦强调的那样,空间是政治性的,任何空间都置身于权力关系网之中,几乎所有的空间无一不成为权力的角斗场。
典型的办公空间充塞着由快节奏带来的紧张和压力:标准化的构件和家具以及千篇一律的空间构成。
在这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,如何弱化和平衡办公空间内这种令人不悦的传统特质,就成了设计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对此,设计师采取的策略是在其中引入居住空间的若干要素。
入口处的竹林让人步入其中犹如穿越绿林一般。
在设计师看来,居住空间有着与办公空间截然相反的形象,它是放松、私密、静谧和个性化的。
虽然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引入类似于一些居住空间所崇尚的“慢生活”理念,从而打破一般办公空间里那种过于直接、冷漠和压抑的空间关系,但这也意味着需在完善办公使用功能基础上,重新对空间关系进行设置,营造出居家空间所具有的委婉、舒缓的氛围。
这个郁郁葱葱的办公室犹如沙漠里的一颗橡树,从这条单调的沿街商业办公区域里跳脱出来。
挑空的公共休闲区域,沙发、茶几、吧台、落地窗给人一种“宾至如归”的感觉。
一层的独立办公区域被隐藏在植物后,办公区视野尽端为精心营造的室内景观。会议室则被安置在最深处,整个空间强调了温馨的生活理念,而弱化办公空间的紧张性和冷漠性。
大片的透明玻璃以及白色墙体,不仅加大了空间的采光性,还使整个空间通透而富有层次。二层的“桥”不仅作为视觉焦点的作用,还与一层垂直生长的竹林,成为办公空间里的另一处错落有致的秘密庭院。
一、二楼的空间通过轻薄的楼梯连接,水泥、木、金属组成空间之间独特的对话。
通过这个项目,设计师将传统的办公空间关系进行打破与重新设计,以满足现代办公人际关系对空间新的需求。而鉴于项目客户的工作特点,打破团队成员之间较为生疏的壁垒,提高团队的凝聚力,通过“慢办公”营造家庭氛围,更是本案设计的起点与归宿。
套用巴什拉《空间的诗学》的话,似乎已经在用“场所之爱”去营造办公的“幸福空间”(Felicitous space)了。
办公空间细部
方案轴侧图
项目地址:上海市,普陀区
项目类型:办公设计
设计内容:室内设计
建筑面积:96平方米
设计时间:2015.12-2016.1
施工时间:2016.1-2016.4
主案设计师:张雷、孙浩晨
设计团队:姜大伟、张仪烨
摄影:张大齐
- 资讯TOP10
- 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