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总觉得西方世界多是类似的,都有蓝天白云,都有碧草红花,新西兰赢在了天确实很蓝,草确实很绿,而且是那种多少年都没见过的草色入帘青和苍茫云海间。
。
从入境的时候就感受到新西兰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。过了海关,竟然还有另一道“安检”,一边是申报通道,一边是未申报通道,每个通道外都错落着数个海关工作人员,坐在高高的柜台后面,甚是庄严。背后贴着大大的中文标语,“申报或丢弃,这是您的最后机会”,这种仪式感,怎么感觉在把自己往局子里送呢。听说澳新的海关检疫全球最严,很多带水果、带牛肉干、带种子等等过关被查被罚的案例数见不鲜。
物价方面,除了油价很贵(加满60L的邮箱大概需要人民币1000元左右),其他貌似都差不多,和欧洲、美国、韩日等等相比。但没想到的是他们这里跟团游非常昂贵,到底是国家不愿意扩大旅游承载力还真是发展的太落后,毕竟世界五百强都在澳洲。总是看一些留学的人说自己在美国、欧洲的哪个哪个村里,我真心觉得整个新西兰就是个村中之村,在这生活,你不掌握些基本的电工、木工、IT、女工、厨师等等,那你就得非常不差钱,随随便便请个钟点工人上门,按时付费,要知道现在新西兰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几乎到了19、20新币/小时(大概人民币5:新币1)。
不过新西兰的旅游定位还是比较清晰的,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历史,但有的是自然美。不都说natural is beauty,用在新西兰身上简直太恰如其分了。在这里自驾是非常愉快的经历,虽然是冬季,但在一些海边小城,着实可以感受一天四季。绕过这个山头,就是绿野一片,那种绿是泛着油光的绿;上到山顶,俯瞰海天一线,那种蓝是渐变的蓝,并随着天气带出不同的色调。
他们家的旅游资源不必过度开发,甚至都不用开发,一辆车,一本驾照,一张信用卡,你想去哪就去哪吧,反正走哪儿都一样。没有高速公路、快速干道,就是几条“国道”连接着东西南北,在人烟稀少的路口不设立红绿灯,以环形盘道代替。“国道”都非常窄,基本是单条道,中间只有一条细的不能再细的线,晚上行驶在路上,总会有相向的车和我行驶在同一条道路上的错觉。国家基础建设很新但又很陈旧,新在维护,旧在形式。我倒认为这点非常聪明,建的越好越大,人来的越多,长白云的故乡或许就没有那么纯净了。供给之于市场需求,毕竟还是个你情我愿的过程,高门槛、低配置,也是把不少潜在风险拒之门外。
我喜欢各种各样常见的极限运动,挑战一下身心,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下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类智慧的魅力。人生几大梦想,上天下海,可算是都经历了。下海有瘾,一瓶接一瓶,白天黑夜,可以迈向教练大师;上天有毒,真的是吓死姐姐了,并不想再尝试。新西兰这个常被世界地图遗忘的国家,也是去了才了解到,为什么那个小岛国的户外运动可以如此普遍,就是太闲,下班太早,时间太多,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,然而公共的社交娱乐购物建设却非常不发达。